北京开展为期5个月保健食品专项整治

  • 作者:王晓冬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3-22 09:00

  本报讯  记者王晓冬报道  3月14日,记者从北京市保健食品企业监管会议上获悉,从即日起到8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市所有9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近1000家保健食品重点经营企业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生产环节,此次检查重点是,北京市生产的具有减肥、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等保健功能的企业,这些企业有6类产品240余个品种,占在产品种的30%;近3年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近3年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案查处的企业;近3年保健食品试制现场核查频次较高、记录不规范、发现问题较多的企业。

  针对经营环节,此次检查重点是,通过互联网、电视、媒体等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企业;会议销售保健食品以及直销保健食品的企业;保健食品集中交易市场。药店、保健食品专卖店等常规业态不作为重点。

  北京市局副局长梁洪介绍,北京市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从产品注册审批情况来看,北京拥有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2400余件,占全国总量的18.9%,而且每年度新产品注册初审的数量占到全国总量的40%以上;从企业规模数量来看,北京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90余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8000余家,保健食品在产品种730余个,工业产值约为200亿元左右。但是,北京市保健食品企业良莠不齐,既有像红牛等产值过百亿元的生产企业,也有产值不足百万元的小生产企业。保健食品经营品种数量繁多,药店、超市、食杂店与保健食品专卖店共存,传统经营模式与网络销售的新兴经营模式共存,产品购入渠道复杂多样,输入性风险较高,经营者的专业素质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而且,随着保健食品的新兴销售模式不断出现,舆情事件和安全风波时有发生。因此,针对目前北京市保健食品行业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北京市局决定开展此次专项整治。

  记者了解到,2013年北京市各区局、直属分局就开展了保健食品摸底调查,摸清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为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夯实了基础。针对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北京市局要求各区局、各直属分局,根据摸底情况制定出有特色的专项整治方案。如,位于远郊区县的食品药品监管局辖区内生产企业多,位于城区的食品药品监管局辖区内经营企业经营模式多种多样,特点不同,整治重点就不同,要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实际的专项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周密部署安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各项整治任务。

  梁洪表示,自今年5月1日起,《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此时也正是专项整治的集中检查阶段,根据该管理办法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将专项整治与法规宣贯有机结合,将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引导企业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据北京市局保健食品化妆品注册和监管处处长盛东生介绍,专项整治行动分为动员部署、企业自查、集中检查、巩固提高四个阶段,采取突击检查、错峰检查、监督抽检等方式。

  北京市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谢海京号召保健食品企业配合监管部门完成好这次专项行动。碧生源、同仁堂健康、嘉康利等企业也希望通过这次专项行动,企业能有一个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