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大进大出”外贸格局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据新华社讯(记者王攀 王乃水)针对近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大进大出”外贸格局需要改变的言论,记者从第95届广交会上了解到,尽管一季度我国出现了8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参加交易会的众多外贸企业、地方外经贸官员和外经贸专家一致认为,我国今年外贸保持总体平衡的可能性很大,绝不可能出现大的外贸逆差,目前“大进大出”的外贸格局是合理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39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出口1157.1亿美元,进口1241.4亿美元,累计实现贸易逆差84.3亿美元。
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外汇积累比较高、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的国家来说,84亿美元的逆差并不是严重问题。首先,一季度的外贸逆差是在我国出口达到高位、增速达到27.1%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大进大出”下的良性逆差;其次,进口的主要是生产和再加工所必须的原材料和能源,而不是最终消费品,进口与出口有时形成一定逆差是必然的。此外,尽管有逆差,我国首季国际收支仍然增加了200多亿美元,总体上是正常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黄静波进一步指出,尽管一季度出现了逆差,但我国外贸出口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在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也达64%,占同期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原来的25%上升到28.6%,表明我国今年出口仍具备相当的增长潜力,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会突破1万亿美元,出现少量顺差或逆差都是正常的。
基于上述理由,专家们认为,逆差不能成为我国改变外贸“大进大出”局面的原因。相反,“大进大出”的外贸战略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我国劳动力密集、就业压力大、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不足的产业显示相符合。
首先,“大进大出”符合我国人口多、资源少、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经济现实。傅自应说,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进出口贸易税收已经占国家税收总额的18%;截至2003年底,我国出口每增加1亿美元,国内相应就能增加就业岗位1.49万个,“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增加更多”,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出口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佳手段之一;同时,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对于满足我国建立外向型经济、弥补国内资源不足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大进大出”的外经贸模式不可能出现大的逆差,易于实现外贸总体平衡。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扩大出口也是应对国内市场饱和、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必然举措。记者从广交会上了解到,纺织、服装、家电、机电等诸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将新兴的国际市场如中东、拉美、非洲等作为未来数年内的重点发展目标。广东美的集团制冷事业本部海外营销公司区域经理张应顺说,国内空调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美的公司已经将海外市场开拓作为公司长远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香港康佳有限公司战略OEM部经理毛法仁说,该公司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海外销售,从2001年起每年的增长幅度都突破两位数,海外市场的利润比竞争达到白热化的国内市场要高。
再次,我国缺乏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稀缺的产业现状也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大进大出”的外贸战略。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统计,全世界的著名品牌约为85000个,其中90%为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所拥有,中国出口商品中在海外注册商标的不足20%,更不用说“自主名牌”;广交会上品牌展位只占7%,成交比重不足25%。以机电产品为例,广交会上700多家较大规模的从事机电外贸的企业有369家没有注册商标,产品附加值之低可想而知。因此,未来几年加工贸易、贴牌生产仍将在我国外贸中占据重要位置,“大进大出”的外贸模式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否则就是拔苗助长。
然而,专家们指出,虽然“大进大出”的外贸模式是必然趋势,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大进大出”模式下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于广洲说,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从1978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60%,今年这一比例将继续升高;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对美、欧市场依存度偏高,加上从香港转口的货物,每年出口总值的40%进入美国市场,从单项上说,服装的70%、鞋的71%、照相机的56%、DVD的64%都输入美国市场,存在很大的外贸和国家安全风险。
二是“大进大出”模式下国内企业仍在打“价格战”,总体上降低了本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傅自应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取消对我国的贸易配额制度后,这一问题就更加严重。从95届广交会上看,一些中小企业仍然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一方面挤压了品牌产品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又容易引发贸易纠纷。
三是国际上对我国高筑贸易壁垒,近年来对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呈增多趋势。于广洲说,去年我国是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反倾销案件达到历史高峰,预计今年总体情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各级外贸机构和企业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是今年煤、电、油、粮食和运输将持续紧张,生产资料价格趋紧,外贸压力增大。于广洲说,从本届交易会看,由于竞争激烈,企业在调整出口商品价格上态度谨慎。初步估计企业一般可自主消化70%-80%的上涨成本,剩余的20%-30%需要通过涨价来解决;服装、食品等行业上涨品种不多,涨幅在2%-4%;机电、家电等部分商品出口涨幅5%-10%;五矿原材料出口下滑。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