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房真是老年患者的保险箱吗
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时不时地加重,会反复到医院就医。所以,有的老年患者希望干脆一直住在医院里,但老年患者真的是住院时间越长越好,医院真的是他们的“保险箱”吗?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二科吕继辉主任医师为老年患者及家属分析利弊,答疑解惑。
疑问一:老年患者必须病全好了才能出院?
专家释疑:其实不然,绝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是不能被治愈的,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控制病情和维持功能。老年慢性疾病通常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相对稳定期,在处理上也应包括治疗、康复和养护几个方面,医院应着重处理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短期的住院治疗可以为老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同时制定专业的治疗护理方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教育,为出院后的长期控制和照护提供指导。所以,一旦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且达到了出院标准时,就应考虑转归社区卫生机构或家庭,继续进行康复和预防复发。熟悉、舒适的家庭环境加之家人的亲情照料,都更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住在自然人群的社区比住在患者集中的医院更能增强生活信心,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疑问二: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招惹新的疾病吗?
专家释疑: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防御机能明显下降,属于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获得医院感染的机会越多,一旦发生感染又势必会延长住院时间。其次,医院的性质使实施医疗检查和干预成为必然,比起居家更有可能接受更多的检查和应用更多的抗菌药,这会增加患者发生贫血和二重感染的风险。第三,医院的居住环境明显不如家庭,空间局限和医疗节奏的制约往往使得患者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增多,促使身体衰弱、肌肉萎缩和骨量减少的发生。此外,医院的生活和饮食条件很难满足患者个体化的需要,住院的老人更容易发生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跌倒和贫血这些并发症。所以,对老年人来说,住院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疑问三:从医院出来,老人患者能去哪儿?
专家释疑:老年患者从医院出院后,首当其冲的是在其熟悉的家庭养老,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如果家庭无力承担对老人的照料,还可以听从医生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建议,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院或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定期到医院复诊,只在必要时住院。
疑问四:在各种老年慢性病人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为认知障碍和精神症状,似乎是最不易回归家庭的,很多敬老院也拒绝接受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呢?
专家释疑:首先,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有很多种,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对于未确诊未治疗的老人可以考虑住院接受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系统的治疗护理方案,为长期照护提供便利。其次,除了记忆力下降外,很多阿尔茨海默病老人还伴有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如打人、发脾气、睡眠障碍、幻觉和妄想等。当这些精神行为症状对自己或周围人造成威胁时,需要及时就医住院治疗。再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常都会合并其他躯体疾病如肺炎、营养不良、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发生意外(跌倒、骨折、外伤等)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有时这些共病或并发症是患者住院的原因。
吕继辉强调,希望老人们都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健康、保存功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定位”,最大程度地享受生命质量和天伦之乐。( 本报记者 白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