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食药监管考核获国家双A评级

  • 作者:范南虹 贺澜起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7-05-05 17:37

海南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双A评级从何而来?“大排查大整治加强监管力度,让企业不敢违法;创新方式建新机制,提高监管效率,让企业不能违法。”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冯鸣的这两条经验之谈,在上述国家考核意见中得到了印证。

    

药品安全:重风险排查

    

据冯鸣介绍,在国家总局2016年度各省(区、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中,海南药品安全监管考核获得的加分项分别为: 2016年海南省局在药品抽检监测中,发现并及时上报黄体酮注射液重大药品安全风险;加大了药品飞行检查力度,并在国家总局网站公开曝光了12家严重违法违规企业。上述两项为此次“国考”加了1.5分。

    

“2016年,海南省局统一部署,在药品流通领域开展了多轮次的大排查大整治,5~9月还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药品批发企业违法经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海南省局药品流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专项整治共检查了100家药品批发企业,有32家药品批发企业被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撤销、收回GSP证书,占检查总数的32%),并全部移交稽查局立案查处, 50家企业被责令进行限期整改。此次专项整治力度大,成效好,依法淘汰了一批药品批发企业,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使药品批发企业挂靠走票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规范了海南省药品流通经营秩序,有效保障了人民用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药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得到特别肯定的黄体酮事件,是海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日常监管中接到多起黄体酮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后慎重分析处置的。其中,涉及某制药有限公司的报告有15份。海南省局及时介入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对涉事3个批次药品在海南的流通、销售情况进行调查,查实该药品曾销往省内145家医疗机构,共124370支。在调查结果清晰的基础上,海南省局下发暂停销售使用3批涉事药品的通知,并限期要求药品批发企业召回尚未使用的13980支涉事药品。经过调查发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系医疗机构超说明书使用或患者使用环节中未遵医嘱所致。海南省局还主动向媒体和公众通报了事件调查和处置情况。权威部门的调查和及时的信息发布,有效平息了舆论的进一步发酵。

    

经过大整治,海南传统米粉生产得到升级改造,群众可以更放心吃米粉了。


食品安全:建共治机制

    

在食品安全监管考核方面,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农业、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15个部委,对各地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组认为,海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组织领导责任、监督管理责任、能力建设责任、安全保障责任,保持了海南省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全年未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尤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海南省局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监管新机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成为加分项,为海南食品安全工作加了0.5分。

    

据了解,2016年,海南省局加大监管方式和监管机制的创新力度,利用互联网、远程视频、信息科技、有线电视等技术,在国家总局组织指导下,开发出“食安查”APP,推出了可一网一键查询的“海南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网”,打造消费者可在家监督的“透明厨房”,通过搭建完善的监督查询网络,通过“机器助人”,把政府、消费者、媒体、企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监管效果,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