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暨长春市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现场见闻
6月29日,2017年吉林省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春市欧亚卖场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一位现场群众不禁发出“今年的活动更接地气了,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实用”的感慨。
“食安快闪”真时尚
上午8点10分,欧亚卖场10号门内厅里工人们正忙着布置展台、安装展架,身着统一制服的食药监管执法人员有的在搬运设备,设立展板,有的在整理宣传资料。
“工作成果”“双安双创”“法规图说”“科学解读”“谣言粉碎”5个宣传区、近百幅制作精美的宣传展板依次排开,四周墙壁LED大屏幕上不停滚动播放着科普宣传片和公益广告,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周围群众不断涌进大厅,看图板、视频,向工作人员咨询。
9点55分,突然响起一阵劲爆的音乐,一群身着带有“食品安全”字样文化衫的舞蹈演员瞬间出现在活动现场,热闹的场面吸引不少群众围观。这时,人群中走出两位身穿彩色T恤的工作人员,展开了手中的“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横幅。从音乐响起到舞蹈结束,只用了4分钟时间。“过去的宣传活动总是大妈敲腰鼓开场,今天的活动真时尚!”社区居民罗贤看完演出后,称赞这样的暖场活动接地气。
据了解,当天的“食安快闪”活动根据不同场景,舞者们分别着食药监管工作服、食安文化衫和青春运动装,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机关大院、欧亚卖场、长春机场和中东大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共表演4场。
10点整,食品安全宣传月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保障食品安全不是监管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集体舞’,必须坚持监管与共治并重,德治与法治并举,自律与他律结合,全力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确保食品‘产’得安全、‘管’得到位、‘吃’得科学。”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魏茂义在致辞中发出倡议。
“我们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严禁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吉林省阿满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振杰代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发起“尚德守法”的庄严承诺。
“你点我检”真给力
面对超市内琳琅满目的食品,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食用油是不是地沟油?吃的肉里是否含有瘦肉精?
针对市民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主办方专门在活动现场醒目位置设置了“你点我检”免费快检区。在实验操作台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仪、快检箱等各种“高大上”的仪器设备摆放齐全,3位检测人员正在忙碌着,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这是我刚买的蔬菜,你们帮我检测一下吧。”刚从一楼超市菜场买菜出来的徐女士把购物车里的新鲜小青菜递了过去。“这个季节菜农打农药现象比较普遍,过去凭肉眼查看菜叶子上是否有虫眼,来判断有没有农药残留。虽然超市里标注的是有机蔬菜,但还是不太放心。”徐女士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她从原来关心吃得好不好,转为更注意吃得是否安全放心,今天恰好碰到食品安全宣传月活动有食品快速检测,就拿来检测一下。
“阿姨,您看这张试纸上有个白色的圆点,等会要是变成蓝色的,说明这菜没问题,要是不变色就有问题。”检测人员一边耐心解释,一边迅速取下两片青菜叶,然后将样品放入溶液中,让蔬菜里的农残溶解在溶液里,摇匀溶解1分钟后,吸取2滴样品溶解的溶液滴到农残快速检测卡上,再将检测卡对折放入恒温40℃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内。大约10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了,试纸上的白色圆点变蓝了。
检测结果显示农药残留完全达标。“谢谢你们啊,这下我就放心啦。”徐女士高兴地说。不少围观的群众也纷纷拿出刚买的水果、大米、猪肉等食材来做检测,3名工作人员一边通过试剂做检验,一边向大家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过去,执法人员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时,大多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的传统方式,发现可疑物品也只能采样后再到专门机构进行检测,出结果得两三天,而那些有问题的食品早就销售一空了。如今,有了这些‘快检神器’,监管人员现场就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吉林省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副处长赵建军说,现在不仅可以对蔬菜水果、肉制品、食用油、茶叶等食品进行常规检测,还可以检测农药残留、甲醛、苏丹红、亚硝酸盐等20多种食品添加剂及有毒有害物质,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初步筛查,准确率达到了90%。
“谣言粉碎”真实用
“地沟油做火锅”“一根羊肉串=50支香烟可致癌”“粉丝可燃烧”“肉松面包是棉花做的”……食品谣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管有些谣言被证明是假的,但不少老谣言“改头换面”继续传播,新谣言也增强了“科学含量”。为何食品谣言屡破不灭?如何引导公众走出食品安全认知的误区?
破解谣言,让公众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是吉林省局举办食品安全宣传月的初衷之一。“朋友圈都在转发有商家用废塑料做紫菜、大米和粉丝的视频,是不是真的啊?怎样去鉴别呢?”在“常见食品化妆品真伪对比”展板前,针对市民提出的疑问,吉林省食品稽查总队杨磊耐心地给出了解答:“根据常识识破‘塑料谣言’并非难事,塑料薄膜和正常紫菜也非常容易区分。比如浸泡时,干紫菜能够吸收大量水分,相比之下,塑料浮在水面上,不能吸水。大米和粉丝也是如此。造假容易识破且成本高,商家也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原来如此,大多数谣言的传播都大同小异,我们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避免踏入认知雷区。”群众纷纷表示。
企业作为生产者,把牢食品安全每一道关口,履行好社会责任,食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在“法规图说”展区,以生动的文字和形象的漫画,将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贮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规章制度一一呈现,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吸引着企业代表们的注意力,他们一边认真阅读,一边认真做着笔记。“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长春市佳龙农牧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让我们吃得安全,政府部门真是费心了。”很多市民纷纷表示,今后也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只有人人都尽力,食品才能少一些问题,多一些安全。
自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确定在每年6月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大型活动以来,吉林省综合考量后决定将“宣传周”扩大为“宣传月”,延长时限,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宣传效果。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 美丽520:破解化妆品谣言正当时
5月20日,坊间颇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第26期“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化妆品专家蒋丽刚《破解化妆品谣言》的专题讲座也如期开讲。 2019-05-27 09:55科普大讲堂
2019-04-28 15:07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