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手记】让俺陪恁一块儿奔小康

  • 2018-07-26 16:58
  • 作者:李怀琛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图为李怀琛(左)到贫困户家了解养羊的情况。赵志伟 摄


  我是去年11月接任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的,虽然到目前只有8个月的时间,但通过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我能感受到乡亲们对党的政策的衷心拥护和对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切期盼。同时,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战斗员、指挥员,我也深感责任重大。


  密切干群关系 激发内生动力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驻村前,曾作为帮扶人和贫困户结对,每次去走访帮扶对象,他们的心声、泪水和期盼都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真心希望他们能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为此,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选派驻村扶贫干部时,我第一个主动报了名。


  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刚驻村时,很多地方不习惯。为尽快转变角色,我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摆脱贫困》等书籍,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与乡亲们的血肉联系。


  刁河村现有贫困户52户146人,分散在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在工作中为了“接地气儿”,我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里,丢掉汽车、自行车,采取徒步的方式,深入乡亲们家中走访调研。哪里群众聚集的多就往哪里走,哪家困难多就往哪家去。从“思想扶贫”做起,与乡亲们拉家常,讲解扶贫政策,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了解各家各户那本“难念的经”,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只有扑下身子,在群众心中才有位置。随着和乡亲们的不断接触,大家有了困难也愿意说了,有些心里话也愿意讲了,争当贫困户的怪现象没有了,贫困户之间相互攀比的也少了,靠自己劳动致富的想法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能改变村里的面貌,早点摘掉贫困的“帽子”。


  加强组织建设 发挥堡垒作用


  河南省食药监局是我坚强的组织后盾,春节前,省局领导专程来刁河村看望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新闻宣传处为村里捐建了党建知识、食品药品知识宣传栏,这进一步提振了我的工作信心。


  群众要想富,关键看支部。为此,我立足“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工作职责,积极指导村党支部定期召开“三会一课”,组织开展“讲政治、讲团结、讲奉献,打造村支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活动,引导两委班子成员转变观念,激发村支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的劲头,树立起抢抓发展机遇、提高脱贫致富热情的思想,尤其是注重调动村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实现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支书1+1>2的效应。


  在村支两委换届中,吸纳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进入村支两委班子,为新当选的村支两委干部提出“抓团结、抓关键、抓落实,争做服务员、宣传员、领航员”的要求,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定期学习廉政要求及相关文件,加强村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


  通过加大对党组织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强化扶贫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才支撑,刁河村树立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七一”前夕,刁河村党支部被邓州市委组织部评为红旗党支部;近日,又被上级党组织确定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基层党组织”。


  7月13日,87岁的陈万德和79岁的贾德奎两位老党员,推着三轮车结伴来到村部,主动缴纳党费,握着我的手说着村里的喜人变化。


  培育特色产业 促进脱贫攻坚


  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稳定的收入,就没有稳定的脱贫。


  我和村支两委围绕“借势干事、以事促势、挖掘优势、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立足村情,提出“以党建为龙头,以发展养羊和餐饮产业为两翼”的工作思路,以此来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增加村民收入。


  一个金点子,拨开新路子。刁河村有喂养羊的传统,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品种、规范化的养殖和专业防疫等原因,规模一直都比较小、利润偏低。为帮扶发展养羊产业,河南省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薛云伟专程到刁河村调研,要求把养羊的每一个环节了解清楚,特别是在防疫、羊羔繁殖、饲料供应、销售等环节;扶持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散户,最终解决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问题。


  在省局人事处的协调帮助下,村里建设了一期占地8亩、投资50万元的规范化羊场,设有繁育间、防疫间、消毒间、饲料间等,养殖规模在200只左右。省局规划财务处给予扶持资金15万元,用于贫困户羊圈建设和饲料购置。我和村干部立足贫困户家庭实际,一期选择了6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每年喂的羊能出栏两次,平均可实现稳定收入2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还计划与河南农业大学签订品种羊羔繁育协议;与畜牧局联系专业防疫人员;与大型餐饮单位、商超签订订单养殖等。


  农村餐饮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我利用在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工作的优势,结合村里的地理位置,将乡亲们自发形成的小餐饮店进行了综合提升整治,打造了刁河村特色餐饮一条街。另外,还围绕中药材种植,建设了占地65亩的现代温室大棚。


  随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久的将来,刁河村将形成规范化养殖、特色餐饮、熟食加工、中药材种植等绿色产业化发展的农村特色产业道路。


  坚持精准帮扶 破解民生难题


  驻村后,我经常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剖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精准施策。


  通过积极协调,分别为村民高群耀、陶光臣家的房子翻新重建争取帮扶资金2万元,为张才立家的房顶浇筑争取资金1万元,帮助张彦斌家积极改造电路……


  张青云老人已经78岁,老伴也将近80岁,唯一的儿子早就去世了。老两口相依为命,居住在狭矮的砖混房里。为改善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帮老人购置了家具、被褥等生活用品。


  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我还与村干部组织成立了两支广场舞队,并购买了两个大音响。一位近70岁的老大娘说,“没想到黄土埋到脖子了,还过上城里人的娱乐生活了。”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帮助下,我们还为村里修建了5公里的水泥路……


  脱贫致富奔小康,任重道远。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取让刁河村早日摘掉“贫困帽”,同祖国一道全面迈进小康社会。


  (作者系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现挂职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