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三要诀:护阳、祛湿、宁心
夏季作为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在此时会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也面临着暑热、湿气等外邪的侵袭。
中医养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在于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达身心健康之目的。
中医理论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原则,精准地概括了四季养生的基本规律。夏季阳气外浮,人体新陈代谢加速,此时合理养生有助于增强机体阳气,提升抵御病邪的能力。对于患有中医风湿病的人群而言,夏季的气候因素与疾病的发展紧密相关,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更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重要环节。
夏季气候特征对人体的影响
夏季气候复杂多变,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多方面影响。了解这些特征和变化,是做好夏季养生的基础。
暑热盛行,需防中暑与身心不适。夏季日照长、气温高,暑热之气弥漫。高温加速人体新陈代谢,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高温环境下,人体为维持正常体温,代谢活动增强,能量消耗增加;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快速丢失,若不及时补充,会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暑热可能干扰神经传导,使人情绪易波动,注意力不集中;体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心脏需更努力工作,同时血液黏稠度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湿气弥漫,警惕脾胃受损与关节问题。长夏时节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湿气重浊黏滞。湿气作为阴邪,易困阻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还可能阻碍气血运行,影响关节活动。湿气困脾,导致脾胃运化受阻,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消化不良症状。外湿入侵体内,与内湿结合,长期滞留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出现重着、疼痛、肿胀等不适。
阳气外浮,注重体内阳气保护。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此时需借助外界阳气调养身体,同时避免过度耗损体内阳气。人体为适应外界炎热,阳气向外发散,体表温度升高,毛孔张开以散热。阳气外浮使脾胃等脏腑阳气相对不足,消化功能减弱,也易受寒邪侵袭。
中医夏季养生原则的具体应用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生应围绕养阳、祛湿健脾、宁心安神等原则,从生活方式、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调整。
养阳为本,从生活细节守护阳气。养阳是夏季养生的根本,需注意晒太阳的时机并适度,避免贪凉损伤阳气,合理选用温阳食材。适度晒太阳,清晨或傍晚阳光柔和时晒太阳,每次15~30分钟,可补充阳气、促进维生素D合成和钙吸收,避免正午暴晒;避免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保持室温26℃左右),适时通风,少食用冷饮,防止寒邪入侵损伤阳气,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适量食用羊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等温阳食物,体质虚寒者可适当多吃,但要注意避免助火生热。
祛湿健脾,多管齐下排出体内湿气。湿气是夏季养生的大敌,可通过饮食、穴位艾灸和适度运动等方式祛湿健脾,改善脾胃功能。薏仁、芡实、冬瓜等是祛湿佳品,薏仁粥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冬瓜汤清热利水、消肿解毒,可将它们与大米煮粥或煮汤食用;艾灸足三里(调节脾胃、增强免疫力)、三阴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脾俞(运化水湿、健脾和胃)等穴位,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微微出汗可排湿,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大汗伤阳。
宁心安神,保持心情舒畅与良好睡眠。夏季与心相应,炎热易使人烦躁,损伤心气。可通过情志调节、聆听舒缓音乐和饮用中药茶饮等方式宁心安神。应保持心情舒畅、平和,避免急躁、焦虑,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养护心气;聆听舒缓音乐,如《紫竹调》《渔舟唱晚》等节奏轻快、意境悠远的音乐,睡前聆听可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服用中药茶饮,用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莲子(补脾止泻、养心安神)、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等食材冲泡代茶饮,缓解心火旺盛引起的心烦失眠。
风湿病患者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气候对风湿病患者影响较大,需特别注意饮食调理、起居和运动细节,以减轻症状,防止病情反复。
暑湿之邪和冷饮是夏季风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需引起重视。夏季人体出汗多、腠理疏松,暑湿之邪易侵袭关节,导致风湿病患者关节肿胀、疼痛、重着等症状加重;风湿病患者多为阳虚或寒湿体质,过度食用冷饮会凝滞气血、损伤脾胃阳气,使关节气血受阻,诱发病情反复。
风湿病患者夏季饮食应遵循清热利湿、补充营养、避免不良刺激的原则。多吃清热利湿食物,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苦瓜(清热泻火、解毒明目)、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可缓解关节热痛,减轻体内湿气。补充蛋白质与钙,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富含蛋白质和钙,有助于增强骨骼韧性,修复受损关节组织,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辛辣、油腻食物助湿生热,加重关节炎症;生冷食物损伤脾胃阳气,影响关节营养供应,加重关节疼痛。
起居与运动,细节决定健康。风湿病患者在起居和运动方面需格外谨慎,避免风、寒、湿邪入侵,应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并保证充足睡眠。运动后或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直接对着空调、风扇吹风或在通风口停留过久,防止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选择适宜运动方式,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动作舒缓,注重呼吸与动作配合,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关节灵活性,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坚持。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能减轻疲劳、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自我修复,对控制风湿病病情有积极作用。
穴位按摩、艾灸、拔罐等中医养生方法可辅助调理身体,缓解风湿病症状,但需注意操作要点。穴位按摩应力度适中,以局部酸胀感能耐受为宜,借助图谱或专业指导找准穴位,每次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天1~2次,可根据经络气血运行时间(如早上7~9点胃经旺盛时按摩足三里)进行。艾灸疼痛关节周围穴位可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缓解疼痛;拔罐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夏季拔罐可排湿,注意留罐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损伤皮肤,拔罐后需注意保暖。
通过以上对夏季气候、人体生理变化的认识,以及中医养生原则和风湿病防护要点的实施,能帮助我们在夏季更好地呵护健康,抵御风湿,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享受夏日的美好。
(责任编辑:曲雪洁)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卵巢生理性囊肿需要治疗吗
卵巢生理性囊肿是女性卵巢在正常生理周期中形成的非病理性囊性结构,本质上是排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也可以说是女性身体中的“临时小泡泡”。其形成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大多数在1~3个月... 2025-07-14 09:06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