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消费场景,这样用妆才安全

  • 2025-07-10 14:58
  • 作者:陈洁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作为日常生活中需要长期接触的产品,化妆品的科学选购和使用非常重要。


  近年来,化妆品监管部门通过开发“化妆品监管”APP帮助消费者查询产品信息,要求儿童化妆品标注“小金盾”标志等,指导消费者科学选购化妆品。


  在日常消费场景中,消费者也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提升自身识假辨劣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火眼金睛识产品

及时查验是关键


  场景一 某商场化妆品柜台前,李女士正在选购防晒霜。面对A和B两款产品,李女士犹豫了,其中标注“祛斑美白防晒”功效的A产品引起了她的注意。为了核实两款产品的安全性,李女士拿出手机,在“化妆品监管”APP查询产品的注册证号,输入A款产品,显示“未查询到相关信息”,B款产品则可以查询到产品相关信息。李女士意识到A款产品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最终选购了B款防晒霜。


  科普解析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化妆品。特殊化妆品(如祛斑美白、防晒、染发产品等)需要取得“国妆特字”注册证,普通化妆品则需完成备案。消费者可通过“化妆品监管”APP快速查询产品资质。在“化妆品监管”APP,点击“查询”功能,输入产品名称或批准文号,若显示“未查询到相关信息”,则极可能是假冒或违规产品。


  选购要诀 一查注册(备案)证号,国产特殊化妆品的注册证号为“国妆特字”,进口产品的注册证号为“国妆特进字”;二看产品标签,标签应清晰标注全成分表、生产许可证编号、使用期限;三辨购买渠道,朋友圈、微商售卖的“大牌分装”或“自制洗发水”多为三无产品,千万不要掉进“实惠、纯天然”的宣传陷阱。


成分表里藏玄机

读懂配方避风险


  场景二 王先生在购买某洗发水产品时,发现“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在成分表中排名靠前。王先生并不熟悉这一成分,担心该成分会对身体有害。


  科普解析 化妆品成分按含量降序排列,前几位通常是主要成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有强大的去污能力,常用于沐浴露、洗发水等清洁产品中。


  选购要诀 成分表中有一些“危险分子”(如甲基异噻唑啉酮、二苯酮-3、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在选购时要尽量避开,尤其是皮肤敏感人群以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


  甲基异噻唑啉酮常见于洗发水等产品中,是一种防腐剂。该成分容易致敏,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红肿、脱皮。欧盟已禁止这一成分在驻留类产品(如面霜)中使用,我国也对这一成分在化妆品中的最大使用浓度进行了限制。


  二苯酮-3是一种化学防晒剂,容易致敏,也较容易引起光敏反应。此外,该成分可以被皮肤吸收,孕妇使用可能干扰胎儿发育。


  邻苯二甲酸酯类多见于香水、指甲油类产品。长期过量接触该成分,可能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购买化妆品应通过品牌官方网站、实体店等正规渠道,避免因产品质量不合格从而危害健康。例如,未经备案的防晒霜可能存在二氧化钛或氧化锌颗粒含量超标的问题,长期使用易堵塞毛孔,引发痤疮或过敏;甲醇超标的香水,轻则引发头晕,重则可能导致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消费者若不慎购买到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要及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注意保留好购物小票、产品照片等证据。


儿童用妆要“纯粹”

家长挑选时需谨慎


  场景三 “六一”前夕,陈女士想为女儿选购演出使用的彩妆。在某超市,正在开展日常检查的市场监管人员提醒陈女士要认准“小金盾”标志,并注意避免选择含滑石粉、乙醇、香精香料、着色剂等成分的产品。


  科普解析 “小金盾”标志是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儿童化妆品标志,是儿童化妆品区别于成人化妆品、玩具等其他易混淆产品的区别性标志,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同时,儿童化妆品应当以“注意”或“警告”作为引导语,在销售包装可视面标注“应当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等警示语。家长在购买儿童化妆品时应注意产品是否有“小金盾”标志和相应的警示语。


  选购要诀 家长选购儿童化妆品可遵循“一查二闻三试用”原则。一查注册(备案)证号;二闻气味,要警惕有刺鼻香味的产品;三试用,将少量化妆品涂抹于孩子手臂内侧,以测试孩子是否对该产品过敏。此外,儿童皮肤屏障功能脆弱,给儿童购买化妆品,家长还要注意选择配方温和的产品,如pH值接近中性(5.5—7.0)、无乙醇等刺激性成分等。


科学应对敏感肌

护理注意三要点


  场景四 小苏是敏感肌人群,一到春季就容易出现皮肤敏感问题。一天,空中柳絮较多,小苏外出未做防护,回到室内后觉得皮肤需要清洁,就使用了清洁泥膜。当晚,小苏的脸颊出现片状泛红伴灼热感,次日涂抹美白精华后刺痛加重。经皮肤科医生诊断,小苏为春季接触性皮炎。


  科普解析 自然环境、皮肤生理特性等原因导致敏感肌人群在春季尤其容易出现不适。


  春季花粉浓度大幅上升,昼夜温差加大,很多敏感肌人群会出现血管扩张反应,出现皮肤红肿等情况。同时,冬季过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下降,经皮失水率增加,皮肤屏障也会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此时,要格外注意避免护肤误区。对于皮肤出现的干燥、发痒、红肿等不适,很多人存在过度清洁、使用功效型护肤品等错误操作。这些错误的护肤方式会改变皮肤表面pH值,加重不适。


  护肤要诀 敏感肌人群选购和使用护肤品时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成分精简。据统计,70%的致敏原来自香料(如香叶醇)和防腐剂(如苯氧乙醇)。敏感肌人群需注意避开含易致敏成分的产品,优先选择含神经酰胺(具有修复屏障作用)、积雪草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等成分的护肤品。


  试用原则。敏感肌人群新购入护肤品后,可以先少量涂抹于耳后进行测试,观察24小时无红痒再使用。


  防晒协同。敏感肌人群在皮肤不适时应暂停使用含果酸、视黄醇等有一定刺激性的产品。在使用含光敏成分的产品(如维A酸、柑橘类精油)后戴帽子、口罩,并涂抹物理防晒霜(即防晒剂为二氧化钛或氧化锌的产品)。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冈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